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椎间盘结构退变:椎间盘本身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正常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缓冲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或反复劳损,椎间盘会逐渐退变,包括水分丧失、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由于纤维环难以恢复完整,突出的髓核容易再次移动并导致症状反复。
2.神经根刺激:突出的髓核直接压迫脊柱周围的神经根,或者通过释放炎性因子刺激神经根。这种作用可导致神经根充血、水肿并引发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随麻木、无力等症状。
3.反复诱因存在:不正确的坐姿、弯腰搬重物以及长期久坐等行为,会给腰椎施加过大的负荷,使原本突出的椎间盘进一步移位或恶化。另外,寒冷、受凉也可能加重局部肌肉和软组织的紧张,从而诱发病情反复。
4.局部肌肉失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疼痛可能减少运动量,导致核心肌群力量下降或腰背部肌肉不平衡。这种情况增加了腰椎的不稳定性,使椎间盘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
5.炎症持续未消退:当髓核突出后刺激周围软组织,会引起慢性炎性反应。如果治疗不充分或生活习惯未改善,炎症容易长期存在并反复激活,导致疼痛加重。
当病情发作时,应避免过度活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控制炎症、理疗改善肌肉功能或必要时手术减压。日常需注意保护腰椎,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适量运动以增强核心力量,防止病情反复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