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症状评估
神经损伤可能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或丧失,严重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根据症状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初步判断受损的神经根或神经区域。
2.影像学检查
及时进行MRI或CT检查,明确是否有注射药物误入椎管、局部出血、感染或其他压迫神经的原因。
如果存在椎管内血肿或其他明显的压迫源,需尽快干预。
3.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可以减少神经水肿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症状。
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4.康复治疗
在急性期过后,逐渐开展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电刺激治疗、针灸或按摩,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加重神经损伤。
5.手术干预
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明显的结构压迫(如血肿、骨刺、椎间盘突出物)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手术减压以解除神经受压状态。
手术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利弊后决定。
6.长期监测
定期随访,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进一步制定长期康复计划。
尽早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是减轻后遗症的关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