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冷敷:
冷敷通常在受伤后的最初24至48小时内进行。这一阶段往往是急性期,组织可能会出现出血、肿胀和强烈疼痛。
通过冷敷,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从而有效降低肿胀和疼痛。
冷敷时的温度通常在15至20摄氏度,建议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每2至3小时重复一次。
2.热敷:
热敷一般适用于受伤48小时后或慢性损伤的恢复期。在此阶段,组织修复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
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组织代谢和废物清除,加速愈合。
热敷时的温度应保持在37至40摄氏度,每次持续约15至20分钟,每天进行几次以获得最佳效果。
冷敷和热敷虽有其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开放性伤口或者皮肤破损不宜直接使用冷热敷,应先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与处理。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有效帮助伤口的愈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