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调整情绪
情绪波动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研究表明,长期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使胃酸分泌水平升高,进而造成胃粘膜损伤,引发疼痛。建议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或转移注意力来平复情绪,从而减轻胃肠道负担。
2.饮食调节
避免在生气时进食,因为此时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可能受到抑制,容易加重不适。可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鸡蛋等,以减少刺激。同时,避免辛辣、油腻或过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
3.药物辅助
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这类药物能够中和过多的胃酸、缓解胃部的不适感。但需注意,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药物,应保证治疗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4.辨别异常情况
若伴随恶心、呕吐、便血或体重明显下降,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如胃溃疡或胃炎,需要尽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或腹部超声。
5.预防措施
长期来看,可通过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来改善胃肠道功能。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参与心理咨询或练习冥想,有助于减少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胃痛和腹痛虽与情绪密切相关,但若症状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仍需警惕潜在的器质性疾病,并及时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