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什么病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一类常见于结直肠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因此需要警惕和及时处理。

1.定义与发病率:腺瘤性息肉是由于结直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突起物,是最常见的一种结肠息肉类型,在成年群体中发病率约为20%-30%,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分类与特征:

根据组织学特点,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成分比例越高,其恶性转化的可能性越大。

息肉的大小与癌变风险相关。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息肉癌变率较低(约1%-3%),而大于2厘米者癌变风险可高达40%-50%。

3.症状表现:多数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肠镜检查时被发现。当息肉较大或有炎症刺激时,可出现大便带血、黏液便、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4.诊断与筛查:腺瘤性息肉通常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同时可以直接取样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其他影像学手段如CT结肠成像也有助于评估。

5.治疗与随访:

小型腺瘤性息肉一般通过肠镜下切除即可,切除率超过90%。

对于多发性或较大的腺瘤,可能需要分次治疗甚至外科手术。

切除后需定期复查肠镜,频率取决于息肉的数量、大小和病理特征,一般建议间隔3-5年。

腺瘤性结肠息肉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其癌变潜力不容忽视,尤其是高危因素存在时,应尽早治疗并定期监测,以降低相关疾病负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