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控制肝脏疾病
AST升高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治疗原发病是降低AST的主要途径。例如:
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控制体重,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酒精性肝病患者需停止饮酒,戒除后AST水平可能逐渐下降。
2.避免肝毒性药物
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大量维生素A、某些抗生素等)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并导致AST升高。如果确认为药物所致,应及时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方案。
3.调节饮食
合理饮食对降低AST水平非常重要:
限制高脂、高糖和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减少肝脏负担。
饮食中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肝功能改善。
避免加工食品,减少体内毒素积累。
4.管理代谢问题
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代谢紊乱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从而导致AST升高。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可间接降低AST水平:
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式控制血糖和血脂。
每周减重0.5~1千克是较为合理的目标,避免过快减重。
5.注意规律作息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肝功能恢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睡眠建议达到7~8小时,有助于肝脏修复。
6.检查其他潜在原因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AST升高,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或甲状腺功能亢进。针对明确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策略,可使AST水平回归正常。
AST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身体组织的健康状态,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密切观察相关指标变化,同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治疗。如果发现AST持续升高,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