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慢性直肠炎是指直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可由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便秘、慢性腹泻或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这种状态通常表现为反复的直肠不适,包括排便时的疼痛感、黏液便、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
2.如果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引发并发症。例如,慢性炎症可导致直肠黏膜结构的破坏,进而形成溃疡、息肉,甚至增加恶变的风险。长期的炎症还可能引起瘘管和狭窄等结构性变化,对正常排便功能造成障碍。
3.慢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症状,干扰日常生活。对于某些伴随免疫系统异常的情况,如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累及其他部位的器官,引发全身症状。
4.诊断主要依靠病史采集、直肠镜检查以及组织活检。治疗包括纠正诱因、调整饮食结构、使用抗炎药物,有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饮食调节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食物,以及保持规律作息,都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慢性直肠炎需要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