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炎症性刺激
长期的慢性炎症,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可能导致肠道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这种过程会增加细胞突变的概率,从而引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局灶性癌变。
2.遗传和家族史因素
具有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的人群,其患癌风险显著升高。这些条件通常与特定基因的变化相关,例如APC基因或MLH1、MSH2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细胞分裂和修复机制失调。
3.饮食和生活习惯
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能诱发肠道细胞的异常增生。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肠道癌前病变和癌变的风险。
4.肥胖与代谢紊乱
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状态会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和炎症状态,这种代谢环境可能促进肠道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5.环境暴露
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工业化学品或空气污染,也可能是促发病变的重要因素。这些物质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黏膜细胞DNA,增加基因突变率。
6.老龄化
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机会增多,同时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增加了发生癌变的风险。
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改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基因筛查都有助于降低肠道癌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