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浓缩与结晶
当机体摄入水分不足或大量流失时,尿液会变得浓缩,矿物质和盐类容易在高浓度环境下形成晶体。这些晶体可能逐渐增大,最终发展为结石,并经尿液排出。
2.饮食因素
高钙、高盐、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坚果)或含较高嘌呤的食物(如内脏、啤酒)可增加尿液中草酸钙、尿酸等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结石形成。
3.代谢紊乱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尿液中晶体生成物质过多,如尿酸、草酸或磷酸钙,从而增加结石风险。
4.感染因素
尿路感染尤其是长期存在的慢性感染,会改变尿液的酸碱度,导致感染性结石(例如磷酸铵镁结石)的形成。
5.其他疾病因素
泌尿道梗阻或先天畸形可引起尿液滞留,为结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某些遗传疾病,如胱氨酸尿症,会显著增加特定类型的结石发生风险。
6.药物及生活习惯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部分抗酸药)可能增加结石风险。缺乏运动或久坐不动也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到尿液中,促进结石生成。
当出现类似情况,应尽快就医以明确是否为尿路结石。建议通过超声、CT或尿常规检测来确定具体病因,然后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成分决定治疗方式,如药物溶石、体外碎石或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