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明确影像学表现:肺结节可以通过胸部CT发现,并根据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特点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小于5毫米的结节通常恶性风险较低,而大于10毫米的结节则需警惕。若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单纯炎性结节,可观察随访;若呈毛刺状或伴有胸膜牵拉等特征,则考虑其他病因。
2.了解恢复期间的炎症残留:甲型流感是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在康复后会产生肺部局灶性炎症或纤维化,这种情况下可能在影像中表现为结节样改变。炎症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在3~6个月后复查CT以确认是否变化。
3.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如果没有发热、咳嗽加重、胸痛等明显不适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需急诊处理。若出现上述症状或体重下降、慢性咳嗽等,应及时就诊排除其他病变。
4.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于性质不明确且存在高危因素(如吸烟史、年龄>50岁、家族肿瘤史)的患者,可能需要行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甚至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5.长期管理与监测:即使初步判断为良性结节,仍需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影像资料,监测结节是否增大或发生性质变化。通常建议间隔3~12个月随访,根据个体风险调整方案。
特别是在近期患过病毒感染后,如出现肺结节,不必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