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明确诊断
肺结节可以是良性病变(如炎症、感染、错构瘤)或恶性病变(如早期肺癌)。通过低剂量螺旋CT或增强CT可进一步分析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边缘特征。
痰液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筛查恶性病变。例如,CEA、NSE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存在。
PET-CT扫描用于评估结节代谢活性,区分良恶性病变。
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以获取组织病理结果。
2.治疗方法
如果为感染性病变:常见病因包括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是首选,肺结核需要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细菌感染则根据病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重疗程依从性。
如果为良性炎性病变:例如肉芽肿性炎症,可酌情使用抗炎药物及短期激素治疗,同时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
如果怀疑恶性病变:确诊后需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常需行微创肺段切除术或全肺叶切除术,晚期腺癌可能采用EGF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治疗。
对症处理:针对咳嗽、吐血和胸痛等症状,给予止咳药、止血药及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在吐血量较大或生命体征不稳时,考虑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止血。
3.危险信号与随访
咳嗽加重、持续胸痛、反复吐血,或影像学检查提示结节快速增长、不规则毛刺边界、伴卫星灶时,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良性结节通常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CT,稳定1到2年后可延长随访间隔;恶性病变治疗后需定期监测复发风险。
尽快就医诊断并根据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关键,同时按医嘱完成随访计划能提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