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结石带来的损伤修复:结石通过尿道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刮伤尿路黏膜,引起轻微炎症或损伤。受损部位愈合时会释放一些脱落细胞、蛋白质和纤维蛋白,这些物质可能混入尿液形成白色沉淀。
2.尿液成分改变:结石排出后,尿液中盐类、矿物质或晶体浓度可能不稳定,例如磷酸盐或草酸钙的析出也会导致白色沉淀的产生。这种情况通常与尿液pH值变化相关。
3.感染因素:如果存在尿路感染,可能会出现脓细胞、白细胞等,也会在尿液中呈现白色浑浊或沉淀。伴随感染时可能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尿频、尿痛或发热。
4.药物或治疗的影响:某些用于治疗结石或者感染的药物可能导致尿液成分变化,产生沉淀。
5.代谢废物排泄增加:结石排出后,肾脏可能短期内加速代谢产物的清理,包括一些脂类、蛋白质碎片或其他微小颗粒物质。
观察尿液中的变化很重要。如果白色沉淀持续存在,同时伴有腰痛、血尿、尿液异味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液分析和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进一步干预措施。保持充足饮水可促进尿液稀释,减少沉淀物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