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斑块形成:脂质、胆固醇等物质积聚在动脉壁上,形成小斑块。
斑块增大:这些斑块逐渐增大,引起动脉壁变厚和变硬,使得血管弹性下降。
血流受限:随着时间推移,斑块进一步增大,导致血管腔变窄,限制血液流动。
2.风险因素:
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性别:男性较女性更易患病,但女性绝经后风险增加。
高血压:持续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壁,促进斑块形成。
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和代谢异常会增加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3.临床表现:
疼痛:活动时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小腿或大腿疼痛。
皮肤改变:足部和腿部皮肤颜色改变,变冷或变青。
溃疡:严重者可出现难以愈合的皮肤溃疡。
4.预防和治疗: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控制胆固醇和血压。
定期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戒烟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可用来控制胆固醇,抗凝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血管成形术或旁路手术以恢复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和必要的外科手术有效管理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