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垂体腺位于大脑底部,负责调节多种激素的分泌。手术切除垂体瘤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这种激素在肾脏调节水分平衡中起关键作用,其减少会导致大量稀释尿液排出,即出现尿崩症。
2.尿崩症通常以多尿和烦渴为主要症状。每24小时尿量超过3升,可视为异常多尿。此时患者往往需要频繁饮水,以补充失去的体液,否则可能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例如低钠血症。
3.诊断尿崩症可通过测定尿比重、尿渗透压以及血浆渗透压进行确认。如果尿比重低于1.005且血浆渗透压高于300mOsm/kg,则基本可以确定为尿崩症。通过注射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观察尿量变化,也有助于确诊。
4.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调整饮水量。常用的药物有去氨加压素或其他类似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模拟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帮助减少尿量。同时,应根据身体的具体需求适当调整饮水和补充电解质,以维持体内平衡。
5.定期监测血液和尿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以及体内渗透压参数,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进一步并发症。例如,每周检查一次血钠水平,可以有效防止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生。
垂体瘤术后尿多现象应予以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对身体产生更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