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麻杏石甘汤:
麻黄9克:具有发汗、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杏仁12克: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石膏30克: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祛痰止咳。
2.清肺饮:
桑白皮15克: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地骨皮12克:清肺降火,凉血止血。
黄芩10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麦冬10克: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知母9克: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祛痰止咳。
3.百合固金汤:
百合15克: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麦冬12克: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生地黄12克: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12克:补血滋阴,填精益髓。
玄参10克: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当归10克: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白芍10克:养血调经,止痛敛阴。
贝母9克: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祛痰止咳。
4.藿香正气散:
藿香10克:芳香化湿,解暑止呕。
紫苏叶10克: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白术10克: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陈皮10克: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10克: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茯苓10克: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桔梗5克: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大腹皮10克: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甘草6克: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祛痰止咳。
以上方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以确保针对性治疗和避免副作用。中药治疗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和病情的人所需方剂可能不同。同时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全面评估病情,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