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诊断与评估:在治疗前,医生会针对患者的眼部症状,如干眼、流泪过多等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结合中医辨证,对整体身体状况作出判断。这一步骤有助于明确适合针灸治疗的范围和选择穴位的原则。
2.穴位选择:
常用穴位包括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这些穴位位于眼周或面部区域,与泪腺功能密切相关。
在具体操作时,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选择远端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以增强疗效。
3.操作过程:
针刺前需对施针部位进行消毒。
使用无菌针具,按照穴位的深浅以及患者的个体耐受程度,精确施针。
刺针后,可能采取提插捻转等手法以调整刺激强度,同时留针10~30分钟不等。
针灸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感到酸胀或轻微麻感,这是正常现象。
4.疗程与频率:
一般每周针灸2~3次,每疗程为10次左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延长疗程。
5.配合其他治疗:
针灸通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药物治疗、热敷、人工泪液使用等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针灸治疗泪腺旨在调节局部气血循环、刺激神经反射,进而改善泪腺功能。治疗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敏感部位或引发感染。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反应,如出现异常需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