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皮肤刺激反应:拔罐时,通过负压使皮肤表层血管扩张,局部循环增加,可能会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形成水泡。肉色的水泡往往是浅表水泡,其中包含淡红色的液体。
2.温度和湿度影响:在拔罐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火罐或者热灸,过高的温度可能加剧皮肤表层的损伤,引发水泡。湿度较大的环境也可能影响皮肤的耐受性,使其更容易出现水泡。
3.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皮肤敏感度不同,有些人在接受拔罐治疗时更容易出现水泡。特别是皮肤较薄或比较敏感的人,更易出现此类现象。
4.拔罐时间和压力:拔罐时间过长或施加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皮肤超负荷,最终产生水泡。适当控制拔罐时间和力度对于避免皮肤损伤至关重要。
如果拔罐后出现水泡,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以防感染。对于持续不消或伴有疼痛的水泡,建议寻求专业医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