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大便样本在采集后的几个小时内,尤其是4小时内,细菌、寄生虫卵等微生物成分相对稳定。此时进行检验,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2.超过12小时后,大便中的微生物可能繁殖或死亡,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大便中的血液隐藏试验,如果长时间放置,红细胞可能破坏,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保存环境也会影响大便检验结果。如果样本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可能受到外界污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4.冷藏保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便中有机成分的变化,但仍不可超过24小时。即使冷藏,也会对某些特定检查项目产生影响,如细菌培养。
5.化学检验(如胆红素、尿胆原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样本长时间存放后也会显著下降,可能导致误判病情。
为确保大便检验的准确性,应在采集后的4小时内尽快送检,并避免超过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