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进行黄穿刺手术是否有危险

2025-04-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胰腺癌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简称黄穿刺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以及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术前评估充分、手术操作规范,其整体安全性是较高的。

1.黄穿刺手术的适应症和作用

胰腺癌可能导致胆总管或肝门部胆管受压,引起胆汁流出障碍,从而出现黄疸。严重黄疸会引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问题,同时也可能影响放疗、化疗等后续治疗的开展。

黄穿刺手术通过将一根细导管插入胆管系统,将胆汁引流至体外或重新建立胆汁的正常流向,从而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状。

2.手术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感染风险: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0%-30%,尤其是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预防。

出血风险:由于肝脏组织富含血管,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引发内出血或皮下血肿,发生率一般低于5%。

胆汁漏:术后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胆汁从穿刺通道渗漏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腹膜炎。

胆道梗阻或导管移位:在术后随访中,可能出现引流导管梗阻或脱位,需要再行调整或更换。

其他风险:包括肺穿刺、胸腔积液等极少见的并发症,多与解剖结构及操作技术相关。

3.风险控制和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术前评估:全面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肝功能、感染状态及影像学特点,以确定手术可行性并评估风险。

严格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无菌技术,尽量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精准定位:借助超声或者CT引导,确保穿刺路径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器官。

术后管理:密切监测体温、黄疸变化、引流量及颜色,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定期更换或冲洗引流管以防堵塞。

黄穿刺手术整体而言是一种微创、安全性较高的干预手段。而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建议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作,并严格做好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工作。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