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遗传因素:一些青少年可能天生血压较低,这与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如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曾有低血压史,孩子患低血压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2.体质问题:青春期是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些青少年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导致血压偏低。过度瘦弱或营养不良也可能影响血压水平。
3.饮食不足或不均衡:摄入不足特别是缺乏钠、钾等微量元素,会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血压偏低。
4.脱水:饮水量不足或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水分,可造成血容量减少,从而使血压下降。
5.运动过度或过少: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压可能短暂降低,而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也可能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6.心理因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或焦虑不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血压。
7.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等内分泌问题可导致低血压。
8.药物影响: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使血压下降。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结合全面的健康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病理性原因。如果青少年出现持续疲倦、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寻求专业意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