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胃肠道反应:
正常情况下,服用中药材后,胃部可能会感到温热,这是药物刺激胃肠道的正常反应。
若出现明显的不适,如恶心、呕吐或腹泻,则可能与药物过量、体质不适应或药物相克有关,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2.药效表现:
中药往往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疗效。例如,用于止咳的中药在服用后可能数小时内咳嗽缓解;补益类药材则通常需几天甚至更久才有明显效果。
若是凉血解毒类中药,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可能会迅速缓解,表明药物已开始发挥作用。
3.尿液和汗液的变化:
部分中药材具有利尿作用,服用后可能会增加排尿次数或尿量。
温经散寒类药材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出汗,这表明药物正在调整体内的寒湿状态。
4.粪便颜色及性状:
含有铁、鞣酸成分的中药材可能引起大便颜色变深,例如乌梅、五倍子等。
若粪便异常干硬或稀薄,可能提示配伍问题或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5.其他身体信号:
服用提神类药物(如人参、黄芪)后,可能感觉精神振奋或疲劳改善。
镇静安神类药材(如酸枣仁、柏子仁)在睡前服用后,能帮助入眠,且次日清晨醒后无头晕乏力感。
若中药材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不符,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