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因
(1)胰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慢性胰腺炎、肥胖以及糖尿病史。另外,家族遗传和某些基因突变(如KRAS基因)也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胰腺坏死通常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多由胆结石或大量饮酒引起的胰液分泌异常所致,导致胰腺组织局部缺血和自我消化,最终形成坏死。
2.临床表现
(1)胰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以腹痛、腹胀、乏力和体重减轻为主,晚期可能出现梗阻性黄疸、腹水及转移相关症状。
(2)胰腺坏死多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同时伴有发热、呕吐、腹胀,甚至休克。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如胰腺脓肿或败血症。
3.诊断方法
(1)胰腺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升高)及组织活检。
(2)胰腺坏死则通过急性胰腺炎后的临床表现结合增强型CT扫描(发现低密度坏死区)来明确诊断。
4.治疗方式
(1)胰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化疗、放疗及靶向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仅能选择姑息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2)胰腺坏死则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对于合并感染的坏死病例,可能需要介入引流或外科手术清创治疗。
5.预后
(1)胰腺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小于10%,预后极差,尤其是在未能手术切除的情况下。
(2)胰腺坏死的死亡率依其严重程度而定,若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但合并感染的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胰腺癌和胰腺坏死虽然都涉及胰腺,但二者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应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诊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