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紊乱
生物钟控制着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如果长期晚睡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表现为夜间特定时间点醒来。尤其是凌晨1-3点之间,通常是人体深度睡眠的阶段,醒来的现象可能说明这一阶段的睡眠质量受到干扰。
2.心理压力或焦虑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或存在情绪问题,会影响睡眠中枢的稳定性,导致半夜惊醒。研究表明,高达30%-40%的失眠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倾向。
3.饮食和生活习惯
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酒精)或饱餐可能影响夜间睡眠模式。例如,酒精虽然会引发困意,但数小时后代谢过程中容易导致浅睡眠或醒来。
4.慢性疾病或药物作用
慢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在夜间加重症状,引发觉醒。同样,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可能通过增加夜间排尿次数直接影响睡眠。
5.睡眠环境因素
噪音、光线、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深度睡眠造成干扰,应尽量优化卧室环境以确保连续睡眠。
6.生理周期因素
对女性而言,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阶段,由于体温升高和荷尔蒙变化,也可能出现夜间觉醒的现象。老年人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夜间更容易醒来。
这类情况短暂出现可能无需过分担心,调整作息和改善睡眠环境可有效缓解;但若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避免潜在问题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