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深呼吸和正念练习:深呼吸能够帮助平复心率并降低身体的紧张程度。建议采用腹式呼吸,每次吸气和呼气时间各持续5秒,重复5至10组。正念练习有助于增加对当下情绪的觉察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2.规律运动:适量运动能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改善情绪状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以显著提高情绪稳定性。
3.调整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至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使情绪控制能力下降。
4.饮食均衡:合理摄入膳食纤维、Omega-3脂肪酸以及B族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保持情绪稳定。例如,鱼类、坚果、全谷物和绿色蔬菜是良好的选择。
5.减少外界压力源:面对可能导致暴躁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应尽量明确问题来源,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或尝试短暂远离情境。
6.心理疏导:与亲近的人交流感受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有效的认知行为疗法或情绪管理技巧。
7.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酒精或尼古丁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加剧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情绪波动更频繁。
日常注意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统。如果暴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且严重干扰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医生或心理专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