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关注情绪变化,保持开放态度
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能表现为持续低落情绪、兴趣缺乏、注意力不集中或睡眠紊乱。家长要警觉这些信号,不轻视孩子的感受。
不用急于评价或否定孩子的情绪,如“不要想太多”“没有什么好难过的”,而是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比如“最近有没有特别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2.避免责备,表达关心
对孩子的行为(如学习成绩下降、对家庭活动失去兴趣)不要采用批评或指责的方式,应表达理解和耐心。
例如,可以说:“我注意到最近你似乎有些心事,我很在意你的感受,我们可以一起谈谈吗?”
3.鼓励表达但不强迫
提供一个安全、无压力的环境,让孩子觉得可以坦率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暂时不愿意沟通,不要强求。
可以通过书面、语音留言等方式给予空间,同时传递关怀。
4.不要轻易提供解决方案
对于孩子分享的困扰,避免直接给出建议或试图“修正”问题,而是倾听和共情。例如,可以说:“听起来这对你来说真的很困难,谢谢愿意告诉我。”
5.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孩子的情况超过了家长的能力范围,例如出现自残、自杀念头等较严重症状,应及时联系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干预。
可以向孩子解释看医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缓解内心痛苦,而不是因为“生病”或“有问题”。
6.自身情绪管理与行为示范
家长应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愤怒或无助情绪传递给孩子,保持冷静并做好积极沟通的榜样。
同时,定期与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交流以获得支持,从而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况。
在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沟通时,关键在于接纳其感受和经历,避免将自己的期望或压力施加给对方。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信任关系,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