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荣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1.肿瘤类型和分子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TNBC):通常对化疗敏感,常采用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和紫杉类药物(如紫杉醇或多西他赛)。
HER2阳性乳腺癌:常联合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Herceptin)与化疗,如多西他赛或卡铂。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可能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但若需要化疗,通常选择阿霉素或环磷酰胺。
2.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年龄和功能状态: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可能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可以选择低毒性方案,如口服氟尿嘧啶替代静脉注射药物。
肝肾功能:部分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负担较大,如使用顺铂时需监测肾功能。肝功能不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或者更换药物。
3.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
化疗效果: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评估,若一个周期后无显著效果,可能需要调整方案。
毒副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根据不同药物有不同表现。例如,紫杉类药物易引起神经毒性,须定期评估神经系统。
4.个体化治疗: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如BRCA1/2)的患者可对PARP抑制剂敏感,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可以将PARP抑制剂纳入治疗方案。
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进展性病例,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这时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结果动态调整方案。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晚期乳腺癌的全化疗方案选择需在专业团队指导下进行,强调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