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确保这些指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检查意识水平,观察是否有恶化迹象,如突然昏迷或剧烈头痛。
2.控制颅内压:
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度,有助于减少颅内压。
避免咳嗽、呕吐等增加颅内压的活动,可以使用止咳药、抗呕吐药物。
根据医生建议,可能需要应用甘露醇或其他降颅压药物。
3.预防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脑缺血。可以通过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来预防。
保持适当的水合状态,避免脱水,但也要防止过度液体摄入引起的水肿。
4.防治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是在导管插入和换药时,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早期识别和处理感染症状。
5.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
提供高营养膳食,确保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促进恢复。
早期进行被动和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
6.心理支持: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疾病情况,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适时进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适应病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控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预防血管痉挛,防治感染,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与康复训练,以及必要的心理支持。确保这些措施能够系统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