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内径收缩率:内径收缩率是判断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将狭窄分为四类:
正常:内径收缩率<50%
轻度狭窄:50%≤内径收缩率<70%
中度狭窄:70%≤内径收缩率<90%
重度狭窄:内径收缩率≥90%
2.峰值收缩期速度(PSV):峰值收缩期速度是指血流速度在心脏收缩期达到的最高值,其测量单位通常为厘米每秒(cm/s)。相应的分类标准为:
正常:PSV<125cm/s
轻度狭窄:125cm/s≤PSV<230cm/s
中度狭窄:230cm/s≤PSV<400cm/s
重度狭窄:PSV≥400cm/s
3.血流频谱变化:频谱多普勒超声波可以显示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在狭窄部位,血流频谱表现为高峰与低谷之间的差异增加,同时波形变窄和加速。
4.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正常成人的IMT一般小于0.9毫米。当IMT>1.5毫米时,提示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5.斑块特征:超声还可以评估斑块的回声特征,比如是否回声强、回声不均匀或者是否存在钙化。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与风险。
临床上,通过上述几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较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同时,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