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起源与采集:没药是从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的树干或树枝割口渗出的树脂,经过干燥后得到的。通常生长于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
2.主要成分:没药中含有挥发油、树脂、树胶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包括蒎烯、柠檬烯等,树脂包含没药苦素和没药酸等。
3.药理作用:
活血化瘀:没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适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消肿止痛:对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引起的肿痛有良好疗效。
抑菌抗炎:研究表明,没药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能有效防止细菌感染。
4.临床应用:
治疗跌打损伤:没药常用于制备外用膏药,帮助快速消肿止痛,加速伤口愈合。
缓解女性病症:如痛经、闭经等,由于其活血通经的特性。
治疗口腔疾病:可用于治疗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因其抗菌消炎效果显著。
5.使用方法:
内服:通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一般以煎剂形式服用。
外用:可制成膏药或药水,直接涂抹于患处。
6.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由于没药具有活血通经作用,孕妇应避免使用。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可能对没药产生过敏反应,使用前需做皮肤测试。
没药在中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药性及适用范围,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