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常常会抑制骨髓的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这可能引起贫血、感染风险增加和出血倾向。
2.消化系统反应:约50%至80%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口腔溃疡和腹泻等问题。
3.脱发:化疗药物对毛囊细胞有损伤作用,导致头发脱落。这种情况一般在治疗结束后可以逐渐恢复。
4.神经毒性: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这种症状通常在停止治疗后有所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持续存在。
5.心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可能对心肌造成损害,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定期监测心功能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6.肝肾损伤:化疗药物通过代谢和排泄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甚至引起功能性损伤,需要监测肝肾功能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免疫系统抑制:化疗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更易受到感染。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避免接触病原体。
8.生育能力影响:化疗对生殖细胞有毒性作用,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或女性卵巢功能下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在开始化疗前,应考虑保留生育能力的方法。
化疗尽管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其治疗效益明显大于风险。医患双方应共同讨论化疗的潜在风险和收益,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