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外力创伤,如车祸、跌倒等,或受到肿瘤压迫与感染侵袭,常见症状是突发性下肢无力或完全丧失运动功能。根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25万人因脊髓损伤导致瘫痪。
2.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炎等,这些疾病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逐步引发下肢瘫痪。多发性硬化影响大约250万到300万人,其中约50%的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出现下肢瘫痪。
3.中风:中风可导致脑部特定区域缺血或出血,侵害控制下肢运动的神经通路。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例中风,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发展为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下肢麻木和无力。全球有超过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10%至20%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预后情况主要取决于瘫痪的原因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1.脊髓损伤的康复需要长期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一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
2.神经疾病患者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和免疫调节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3.对于中风引起的瘫痪,早期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非常关键,大多数患者在3至6个月内可以看到显著改善,但部分可能会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和物理治疗,部分患者能逐渐恢复部分功能。
下肢瘫痪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影响因素众多,预后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各不相同。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是改善瘫痪状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