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细菌耐药性: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容易复发。
2、治疗不彻底:有时由于用药时间不足或剂量不够,细菌未能完全被消灭,残留的细菌会在条件合适时重新繁殖,导致感染再度发生。
3、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女性在清洁会阴部时不注意从前向后擦拭,可能导致肛门附近的细菌进入尿道,增加感染风险。
4、尿道结构问题:某些人的尿道结构可能存在异常,如尿道狭窄或膀胱输尿管返流,这些结构问题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给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
5、免疫力低下: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且感染后较难彻底清除,从而导致反复感染。
6、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结石等疾病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这些疾病不仅会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还可能提供细菌生长的温床。
7、性生活频繁:频繁的性生活可能导致细菌更容易进入尿道,尤其是女性,由于尿道较短,细菌更容易到达膀胱,导致感染。
8、水分摄入不足:饮水不足会导致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减少,这样细菌更容易在尿道内繁殖,引发感染。
9、使用某些避孕措施:如使用杀精剂、隔膜等避孕措施,可能改变阴道和尿道的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风险。
改善上述因素,如规范用药、提高个人卫生、合理饮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