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了解手术方式的影响
肠癌手术通常会涉及部分结直肠的切除,这可能导致肠道的储存和排空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肠道重新连接部位恢复需要时间,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会经历排便频率增加、便意感增强或排便不尽感等现象。这种情况在前6-12个月内较为常见,但一般不会长期持续。
2.考虑炎症或感染
术后吻合口周围或残余肠道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如吻合口炎或轻微感染,这可能刺激肠道,引起排便急后重的感觉。如果同时伴有腹痛、黏液便或血便,则需高度怀疑局部炎症或感染的存在。
3.警惕肿瘤复发
尽管手术有效清除了病变部位,但术后仍可能出现复发风险,特别是在吻合口区域或其他消化道部位。明显的排便习惯改变,伴随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下降或血便时,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复发。
4.检查与评估
医学影像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帮助明确症状的原因,包括:
肠镜检查:评估吻合口是否存在狭窄、炎症或复发的病变。
CT或MRI:用于排除术后肿瘤复发或其他异常。
大便常规和隐血试验:检测是否存在隐匿性出血或感染。
血液指标:如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提示疾病活动可能。
5.治疗方法
如果是功能性问题,饮食调整是首选,建议摄入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同时增加膳食纤维逐渐过渡。
如确诊炎症,可使用抗生素或局部抗炎药物。
若怀疑或证实复发,需根据具体病灶选择二次手术、放疗或化疗。
定期复查和遵从医生建议尤为重要,通过及时干预可改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