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原理:扑翼状震颤主要是由于脑部神经功能异常导致肌肉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这种震颤的发生机制涉及到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控制的失调。
2.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时,患者需要伸直双臂并向前平举,同时保持手背朝上。在这种姿势下,观察者可以看到患者手部出现节律性的抖动,这种运动类似于小鸟拍打翅膀,因此得名“扑翼状震颤”。
3.关联疾病:扑翼状震颤常见于肝性脑病患者,也可见于其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此震颤的存在提示患者可能有严重的肝脏功能障碍或其他代谢问题。
4.临床意义:通过检测扑翼状震颤,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代谢性脑病。及时诊断和处理这些基础问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识别和理解扑翼状震颤对于早期发现代谢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