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饮食因素:食用了过多的脂肪或油腻食物,有时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某些人对乳糖或麸质等食物成分不耐受,也可能在进食后出现腹泻。
2.感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其中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这类感染通常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消化不良:当胃肠道不能有效消化摄入的食物时,部分未消化的食物进入肠道,导致渗透性腹泻。这种情况下,水分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排出水状便。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镁含量高的药物等,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发腹泻。
5.慢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也会导致慢性反复的腹泻。
如果上述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严重的其他症状如脱水、高热、剧烈腹痛,则建议进行专业的医疗评估和诊断。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注意食品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情况下的水状便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