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寄生虫感染:白色米粒状物体最常见的原因是寄生虫感染,尤其是绦虫或蛲虫引起。这些寄生虫可能在粪便中排出片段或虫卵,外观类似于白色小颗粒。
2.消化不良:某些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例如芝麻、玉米、小米等,也可能呈现为白色颗粒。消化功能较弱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3.乳糜泻或脂肪吸收障碍:如果饮食中摄入大量脂肪,而身体不能充分吸收,可能会形成白色油性颗粒排出,这通常伴随大便浮起或膏状。
4.肠道炎症或疾病: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肠道分泌过多黏液,混合在粪便中后表现为白色颗粒。
5.肿瘤相关症状:虽然较少见,但肠癌早期也可能因肠道分泌变化导致异常的白色分泌物。不过通常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中带血、腹痛、体重下降等。
6.果冻样分泌物:某些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导致透明或白色果冻状分泌物,但这与癌症无直接关系。
避免单凭一个体征就做出判断。如果排便异常持续存在,或伴随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尽快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粪便分析、大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等,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