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在未散瞳时,测得的度数为50度,这可能是因为睫状肌处于收缩状态,导致眼睛的调节功能参与了近视的矫正,表现为较低的度数。这种情况下通常称为假性近视,即由眼部调节紧张引起的屈光变化。
2.散瞳后,测得的度数显著增加至150度,这是因为施药后睫状肌放松,眼睛失去了调节能力,从而显现出真实的屈光状态。散瞳剂能够麻痹眼睛的调节功能,使得测量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屈光状态,因此出现了更高的近视度数。
3.这种大幅度的变化提示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尤其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强。
在进行视力矫正或决定是否配镜时,需要考虑散瞳后的屈光度数,以便准确评估实际的屈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