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异位性皮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外用类固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等。外用类固醇是最常见的初步治疗手段,能有效减缓炎症反应。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则适用于对类固醇耐药或有副作用的患者。抗组胺药可以帮助减轻瘙痒症状。
2.非药物治疗方面,保湿是基础措施之一,每日使用不含香料及刺激成分的保湿剂,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避免已知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特定食物、尘螨、花粉等,可以减少病情反复。
3.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系统性治疗,包括光疗和免疫抑制剂。光疗采用紫外线照射患处,可有效缓解炎症和瘙痒,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和甲氨蝶呤等,可以用于短期控制急性发作,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较大副作用。
异位性皮炎虽然无法彻底根治,但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