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出汗原因:
感冒时,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发热来抑制病毒或细菌的繁殖,服用退烧或抗感冒类药物后,可能导致体温下降,伴随出汗。
某些感冒药中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会促进毛细血管扩张,使多余热量通过汗液排出。
感冒期间身体的新陈代谢较快,再加上卧床休息、盖被保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出汗增加。
2.正常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保持皮肤干燥: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汗液,避免汗液冷却后刺激皮肤导致受凉。
衣物更换:更换湿透的衣物,以防因潮湿导致寒冷感加剧。
补充水分:大量出汗可能引起轻微脱水,应适量饮用白开水或温盐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注意观察异常情况:
如果出汗持续时间过长或量特别大,可能需警惕低血糖、低血压等问题。
如伴随明显心慌、头晕、乏力、气促或其他不适,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咨询医生。
若出汗后仍然高热不退或反复发作,或者感冒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可能提示感染严重或用药不当,应尽早就医。
感冒服药后出汗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合理处理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注意密切监测身体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