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遗传因素
大约20%-30%的肠癌病例有家族史,其中一种常见的遗传综合征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这些遗传性疾病会显著提高年轻群体发生肠癌的风险。
2.饮食结构不合理
高脂肪、高热量和低纤维的饮食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例如,经常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其肠癌风险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毒素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进一步刺激肠粘膜。
3.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进行规律锻炼会减缓肠道蠕动,干扰排便,从而增加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长期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肥胖,进一步加剧患病风险。
4.吸烟和饮酒
长期吸烟与饮酒会损伤肠道黏膜,并导致基因突变,进而诱发癌症。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8%,而大量饮酒也会显著增加患病概率。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肠癌发病密切相关。持续的炎症状态可能引起肠道细胞异常增生,从而演变为癌变。
6.压力与睡眠问题
慢性压力和长期熬夜可能会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及荷尔蒙水平,间接提高肠癌发生的可能性。
7.环境和微生物失衡
现代化城市环境中的污染物及抗生素使用过多,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研究显示,某些特定菌群的过度增殖可能成为肠癌的潜在诱因。
年轻人应当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并避免长期熬夜。如果存在家族史或相关症状,如腹痛、便血等,应尽早进行筛查和诊断,以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