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作用机理:鞘内镇痛泵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脊髓液中,这使得药物可以更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效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与口服或静脉注射相比,药物剂量可以显著减少,通常为后者的不到1/300。
2.药物选择:常用的鞘内给药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以及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物。有时也会结合克洛尼定、巴氯芬等辅助药物以增强疗效。
3.适应症:鞘内镇痛泵适用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特别是对口服或其他途径给药无效或存在严重副作用的患者。其主要适应症包括晚期癌症导致的持续性疼痛或突发性爆发痛。
4.副作用:尽管此技术减少了全身性药物副作用,但仍可能出现感染、出血、腰痛和泵功能异常等问题。手术后的监护非常重要。
5.效果评估:研究表明,大多数接受鞘内镇痛泵治疗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根据统计,约70%至90%的患者在使用此技术后疼痛得到显著缓解。
鞘内镇痛泵是控制难治性癌痛的一项有效技术,能够提供强大的镇痛效果并减少全身性副作用。个体差异可能影响疗效,因此在实施前需经过详细的医学评估和术后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