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理障碍是什么疾病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应激性心理障碍是一类由突发性或持续性的心理压力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压力事件作出异常和过度的心理反应。此类疾病通常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1.急性应激障碍:

时间特点:症状一般在受到重大心理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4周。

常见诱因:通常由严重威胁生命、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暴力事件等引起。

典型症状:情绪麻木、意识模糊、回避行为、注意力受损、易怒等。

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短期的心理干预和支持,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缓解焦虑。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时间特点:症状通常在应激事件发生后至少一个月才开始显现,但有时可能延迟数月甚至数年。

常见诱因:经历过极度恐惧、无助或创伤性事件,例如战争、重大事故、暴力袭击等。

典型症状:反复重现创伤场景的回忆或梦境、对相关情境的强烈回避、持续的高度警觉、过度惊吓反应、负面情绪和认知改变等。

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如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等;严重者可辅以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治疗。

根据研究,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并不低。例如,在遭遇严重创伤事件后,约有10%-20%的人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女性患病风险略高于男性,与个人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及早期干预水平密切相关。

及时识别和干预应激性心理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避免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