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焦虑的来源
焦虑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由压力、过度担忧或负面事件引发。首先需明确是否存在具体诱因,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健康问题,针对性解决可以减轻焦虑感。
2.规律作息与运动
睡眠不足会加重焦虑情绪。每天保证6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固定时间休息和起床。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或快走,可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情绪紧张。
3.调整呼吸与放松训练
深呼吸练习能帮助恢复身体平静。例如,吸气4秒,屏气4秒,呼气4秒,重复5次,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舒缓神经。还可以尝试肌肉放松法,从头到脚逐步放松身体各部分肌群。
4.合理饮食
饮食中的咖啡因和糖分摄入过多可能诱发或加剧焦虑。建议减少咖啡及含糖饮料的消费,同时增加富含镁、锌、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菠菜、坚果和全谷类,这些营养素对神经系统功能有积极作用。
5.建立正向的思维模式
通过记录焦虑内容分析每次担忧是否具有现实依据。例如,当感到某件事情会导致“最坏结果”时,可以尝试列出其他可能性,并认识到极端想法的非理性。
6.减少信息刺激
过多接触负面新闻或不可靠的信息容易引发情绪波动。限制每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制定“无屏时间”,例如睡前一小时。
7.寻求支持
如果独自应对困难,可以尝试与信任的人交流,分享内心感受。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情绪稳定密切相关。
焦虑是一种短期内可调节、长期内可治愈的状态。若持续出现严重症状,比如失眠、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应及时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