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缺血灶定义:缺血灶是由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或死亡。在脑部,缺血灶可能会对相应区域的功能产生影响。
2.额叶功能:大脑的额叶负责多种高级认知功能,包括计划、决策、注意力控制、情绪调节和运动控制。双侧额叶受损可能会导致这些功能的显著变化。
3.常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上积聚的脂肪沉积物会导致血管变窄或堵塞,从而减少血流量。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并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不仅会影响全身血管,还会增加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等心脏问题会增加栓塞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脑部缺血性事件。
4.临床表现:根据受损区域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行为和性格改变:如冲动、易怒、抑郁或淡漠。
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决策困难。
运动功能障碍:如步态不稳、手部精细动作困难。
5.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检查:MRI或CT扫描可显示脑部缺血灶的位置和范围。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预防进一步的缺血事件。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戒烟和适当锻炼。
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因素,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从医嘱能有效降低脑部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