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期监测: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水平。通常建议每周检查一次,但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
2.血小板输注:当血小板数量降至极低水平时(通常低于20,000/µL),可能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提升血小板数量,减少出血风险。
3.药物治疗: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如艾曲泊帕,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小板。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可用来减少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4.调整化疗方案:医生可能会根据血小板水平调整化疗剂量或延长治疗间隔,以减轻症状并允许身体恢复。
5.营养支持: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K和叶酸的食物摄入,这些营养素有助于提升血小板生成。例如,橙子、西红柿、绿叶蔬菜等。
6.避免危险行为:由于低血小板增加出血风险,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用锋利工具和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血小板减少症不仅会增加出血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