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药物副作用:靶向治疗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皮疹、高血压、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等。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
例如,皮疹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可达30%-50%。通常表现为面部和躯干皮肤红斑、丘疹或脓疱。
高血压可能在使用某些靶向药物时出现,其发生率约为20%-40%。定期检测血压并根据需要调整抗高血压药物非常重要。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腹泻的发生率可达60%以上,有必要采用抗腹泻药物及饮食调节。
2.药物耐受性:长期使用靶向药物可能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耐药性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肿瘤基因突变、药物代谢途径变异等。研究表明,约50%-6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一年内可能出现耐药性变化。
一旦发现耐药性迹象,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和影像学评估,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3.治疗监控:治疗过程中需进行定期监控,以评估疗效和调整用药。
常规检查包括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变化。
患者每月至少一次进行全面体检,特别是在治疗初期和剂量调整期间。根据治疗反应和副作用情况,制定个体化监控计划。
靶向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必须重视药物副作用、耐药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控。确保规范管理和个体化用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