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肚脐处的皮肤皱褶容易积聚汗液和污垢,若清洁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脐周炎或脓肿,出现出血、分泌物及腹痛等症状。
真菌感染:肚脐长期湿润或潮湿环境可能导致真菌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瘙痒、红肿以及轻微渗血。
外伤或摩擦:穿衣过紧或用力清洁肚脐时可能损伤局部皮肤组织,从而引起出血,偶尔可能伴随疼痛。
内脏疾病:例如尿路感染、阑尾炎等,可表现为反射性肚脐附近的疼痛,有时会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2.必要处理措施
初步清洁:将双手洗净,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肚脐处,去除表面污垢;避免使用酒精或刺激性消毒剂,以免加重局部损伤。
保护创口:如有明显破溃或流血情况,可使用干净的纱布适当覆盖,并避免摩擦和挤压。
观察症状:留意是否伴随发热、红肿范围扩大、恶臭分泌物或剧烈腹痛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避免盲目处理:勿自行涂抹药物或挑破疑似脓肿组织,以免病情加重。
3.就医建议
需就医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脐周炎、脐窦感染或其他潜在问题。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或进行外科清创处理。
若腹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高热等,应排查是否涉及内脏急性病变,例如胃肠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
肚脐局部护理需要特别注意清洁与干燥,同时避免外力损伤。频繁复发或伴随严重全身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并尽早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