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正常情况下,肛门括约肌及相关神经可确保对粪便和气体的良好控制。在一些情况下,这种控制能力可能下降。例如:
肛门括约肌损伤:包括产伤、手术后遗留问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影响到肛门括约肌的神经调控。
局部结构异常:如直肠脱垂或肛瘘,可能干扰正常的控便功能。
2.肛门失禁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气体失禁:无法控制排气。
液体失禁:难以控制液态粪便,例如腹泻时。
固态失禁:包括完全失控的固态粪便漏出,以及轻微的短暂漏出。
3.少量粪便的漏出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腹泻或粪便稀薄:此时粪便形状和性质较难控制。
便秘或粪块嵌塞: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假性失禁”,即由于硬质粪块阻塞直肠,只有软便渗漏。
肛门括约肌松弛: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减弱,部分老年人可能出现轻微失控。
4.判断是否属于肛门失禁需要结合病史、症状频率及严重程度。有些标准化量表(如Wexner量表)用于评估失禁的程度。必要时需借助肛门超声、肛管测压或神经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如果肛门偶尔排出少量粪便,同时伴有上述因素中的任意一项,则应警惕肛门失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