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胃部白斑是指胃黏膜上皮由于长期慢性刺激导致鳞状化生或异常增生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本身是一种癌前病变,并非癌症,但具有一定恶变潜力。研究表明,部分患者的白斑可在5至10年后发展为胃癌,特别是在未进行干预的情况下。
2.癌变的风险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
病理特征: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白斑更容易出现癌变。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损伤和癌变的可能性。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等会加速病情进展。
家族史:有胃癌家族史者发生胃部癌变的概率更高。
3.监测与干预对预防癌变至关重要:
定期胃镜检查:建议每6到12个月复查,根据病理变化调整检查频率。
根除幽门螺杆菌:若存在感染,需及时治疗以降低癌变风险。
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避免摄入过多腌制、油炸及熏烤类食品,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胃部白斑的癌变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科学管理,通过积极监测和改进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