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胆汁反流:胆汁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脂肪的消化。如果胆汁逆行进入胃部甚至食管,可能引发胃酸中和、胃黏膜损伤等问题。长期反流可能导致胃炎或食管炎。
2.电解质失衡:胆汁中含有钠、钾等电解质,频繁呕吐胆汁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丢失,进而引起脱水、疲劳、心率异常等症状。
3.营养吸收障碍:胆汁是食物消化的必需成分,频繁呕吐会干扰正常消化过程,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及脂类的吸收,可能引发营养不良。
4.胃部压力增加:呕吐动作本身可能导致胃部压力骤增,对胃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严重者可能出现胃出血或胃壁破裂等情况。
5.潜在疾病信号:吐胆汁通常与胃肠道疾病有关,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梗阻、慢性胃炎以及胆囊疾病。它也可能是胰腺炎或肝脏病变的表现之一。
一旦出现吐胆汁的症状,应尽早就医,通过胃镜检查、腹部超声等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